一、医用导管诊治的临床应用范围
 
    医用导管诊治学一词尚难统一,并且有很多新的用途不断出现,使医用导管诊治的范围日趋扩大,内容更加充实。目前其主要用途概如下述:
  
  1、医用导管止血  医用导管应用于脏器出血的治疗分为两种:一是治疗性血管栓塞,即通过表浅血管将医用导管送入出血脏器的血管,注入栓塞剂使血管栓塞,从而达到止血目的。如胃溃疡出血,可经腹主动脉将医用导管插至胃左动脉,注入栓塞剂使之梗阻,达到止血的目的。二是在医用导管介入下,应用器械或药物,压迫或使血管收缩达到止血的目的。如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三腔管压迫止血法,经鼻胃管注入止血剂控制弥漫性胃黏膜出血等。
 
   2、医用导管扩张  人体任何管道系统的狭窄、梗阻,都会引发相应器官的严重病变,甚至导致功能丧失。如血管狭窄、梗阻,可引起器官和组织的局部循环障碍;胆总管狭窄、梗阻,除可引起黄 外,还会导致肝脏功能损伤;输尿管狭窄、梗阻,可引起肾盂积水。将带胶囊的医用导管插入上述管道的狭窄梗阻处,注入液体或气体使胶囊膨胀,即可使之扩张,改善、甚至恢复脏器的机能。
  
        3、医用导管引流  体腔或其他腔隙内聚集脓液或病理性液体是,可用经皮插管的方法进行引流。肝内、膈下、腹膜后等深处脓肿,经导管引流后,多数可避免手术。阻塞性黄 、肾盂积水,可用导管将淤积的胆汁、尿液引流出来,必要时还可用导管经胆道、输尿管插入相应的下游器官(十二指肠和膀胱),进行内引流。
 
 
        4、医用导管注射药物  将导管插入病变器官的供血动脉,经导管注入药物,可以增加局部药物浓度,提高疗效,减少药物对全身的毒副作用。如肝动脉插管化疗法治疗肝癌,不仅对癌组织的作用大,而且全身副作用小。又如全身溶栓疗法,用量过小,难以达到溶栓目的;用量过大,虽发挥治疗作用,但易引起出血等并发症。而通过导管将溶栓剂直接注入血栓或所在部位,药量虽小,但溶栓效果极佳。
  
  5、医用导管摘取异物  血管中的异物,主要是导管及诊治中折断的导管、导丝;胆管、输尿管中的异物,主要是结石。应用导管技术,将某些微型器械,如取石网篮及小号活检钳等,通过导管插入血管、胆管或输尿管,可将折断的导管、导丝或结石等异物取出。临床上难以手术处理的肝内胆管残余结石,亦可通过T型管窦道在X线监视下,将导管插入肝内,以取石网篮取出结石。
 
 
 二、基本方法
  
     医用导管诊治的基本操作比较简单,无论是血管插管还是对身体其他腔隙的插管,都可借助X线机、超声仪、CT等仪器的监视,进行经皮穿刺置管,最常用的方法有下列两种:
 
   1、Seldinger 氏经皮穿刺插管 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血管插管。操作时先将穿刺针刺入血管,随后将纤细的弹簧导丝经针孔插入血管,继而拔出穿刺针,仅将导丝留在血管内。将导管套在导丝上,在导丝的支持和引导下,将导管插入血管内,最后把去导丝,插管完毕。即可操纵导管,进行诊断及操作治疗。
 
   2、医用导管针经皮穿刺插管 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血管以外的体腔插管,如腹腔、肾盂的插管。导管针分为两部分:一部分为穿刺针,长15—20cm,管径1.2-1.4mm,带有锐、钝两种针芯;另一部分为塑料套管,与穿刺针等长,尾端有注射器接头,管尖呈圆锥形,紧贴穿刺针。插管前将塑料套管套在穿刺针上,锐头针芯突出于套管尖外少许。导管针经皮刺入体内的目的腔隙,塑料套管亦随之进入,然后拔去穿刺针,塑料套管即至于目的腔隙内,作诊治用。